“早立秋,凉飕飕;晚立秋,热死牛” 立秋养生要点要记牢
等着,等着,盼着,盼着。
告别夏季,秋季第一个节气马上来到!
这些天,华北东北一直笼罩在炎热的天气下,有不少老人在谈论着立秋的节气。
小编不禁要问,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?
如果立秋后降雨了,天是不是就凉快了?
一、2018年立秋时间
在农村,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留下了很多有意思,也很有种哲理的俗语,这些俗语也没那么复杂,朗朗上口也简单易懂。
有俗语说,“早立秋,凉飕飕;晚立秋,热死牛”。立秋的时间多在每年8月7~9号之间,而今年正好是8月7号,具体时间点是,农历六月二十六日,21点30分。看万年历上的立秋具体时间,“早”指的是0点-12点这一时间段,“晚”指的是12点-24点这一时间段,今年恰逢晚上21点30分,应该是属于“晚立秋”!
依照农民几千年的经验,"早立秋,冷飕飕",是说早立秋,天气就凉的快些,就会更早地进入寒冷的季节,可不就冷飕飕了吗?而"晚立秋,热死牛"是因为,晚立秋,天气会至少持续炎热半个月以上,而且这个热是闷热、燥热,会让人烦躁,火气变大,所以就有了"热死牛"的说法,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"秋老虎";因此,由于今年是晚立秋,提醒大家继续做好防暑工作。
二、立秋下雨后天凉快吗?
虽说,一场秋雨一场寒,但是立秋后下雨,并不能立即浇灭炎热,这也是秋老虎的余威,好在随着太阳的南移,天气也在逐渐变凉!对于立秋后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,俗语说“立秋下雨样样收”,虽然已到立秋的节气,但是,日照时间依旧很长,因此,立秋后,同样要注意防暑降温!
【每日一膳】酸梅汤:健脾开胃、消脂解腻、清肝明目、软化血管、除疲劳、降三高、去除自由基
俗话说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。
目前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,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,天气依然酷热,暑气难消。
这段时间,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,最热的时候到了。
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导致增温。
立秋后,天气将逐渐转为早晚较凉,但白天仍热浪袭人。
气象专家表示,这是因为“立秋”之后,三伏天还没到尽头,暑气尚未消失。
在这样的节气里,养生应注意以下六大注意事项:
1 宜祛暑滋阴
立秋之后,昼夜温差加大,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。医学专家认为,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,因此,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另外,多吃豆类等食物,少吃油腻厚味之物。
2 调理脾胃
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,气温还是较高的,空气湿度也较大。再经过苦夏的煎熬,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,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
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、肢体倦怠、面色萎黄,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,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,如芡实、山药等。经过一个夏天后,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,特别是一些老年人,大多脾胃虚寒。因此,在选择食物时,不宜过于寒凉,如西瓜、梨、黄瓜等,要少吃。
金银花茶具有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的作用。金银花有清热解毒、疏利咽喉、消暑除烦的作用。可治疗暑热症、泻痢、流感、疮疖肿毒、急慢性扁桃体炎、牙周炎等病。
3 养肺润肺
传统医学认为,燥主秋令,且燥邪易伤肺。如肺气太强,容易口干舌燥、喉咙痛。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,令多种疾病接踵而来。所以立秋后,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,这样冬天才能少生病。
(1)多喝水,益肺
秋季气候干燥,使人体损失了大量的水分,所以,在秋天更要多喝水,每天至少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。以保持体内津液充足,肺脏和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
虽然已经立秋,但天气还是比较炎热,人体出汗较多, 除喝水外,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不仅能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,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和汗液中流失的钾元素。
(2)白色食物,润肺
从中医五色论来看,白色入肺,对滋养肺部有益。所以,立秋养肺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。
银耳:银耳有“菌中之冠”的美称,中医认为银耳性温润,性平,味甘,有补脾开胃、滋阴润肺、益气清肠的功效。可以加入莲子、枸杞子等熬制银耳汤食用。
百合:现代研究发现,百合含有生物素、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,对人的情绪有很好的安定作用,对神经衰弱、失眠多梦、精神恍惚等都非常有益。百合还能滋阴润肺,对阴虚燥咳也非常有效。
雪梨:梨性凉,微寒,有润肺清燥、止咳化痰、养血生肌的功效,秋季常有呼吸系统疾病,所以特别适合吃雪梨。雪梨可生吃,也可以蒸食,还可以做成汤和羹。
蜂蜜:蜂蜜被誉为“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”,蜂蜜含有多种无机盐、有机酸和微量元素,有滋养、润燥、解毒之功效。将蜂蜜配以温开水饮用,不仅能润肺还能养颜排毒。
芡实:这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,又称“鸡头米”、“鸡头”等,在南方较常见。中医认为,芡实性味甘、涩、平,入脾肾二经,能健脾祛湿、固肾止泻,且有“补而不峻”、“防燥不腻”的优势。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,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,镇静效果强过莲子,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。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,有一条就是吃芡实。
栗子:香甜味美的栗子,是秋冬非常受欢迎的零食,含有糖类、蛋白质、脂肪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。中医认为,栗子性味甘温,有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等功效。
花生: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,自古享有“长生果”的美誉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花生悦脾和胃、润肺化痰、滋养补气、清咽止痒”,适合脾虚消瘦、食少乏力、干咳少痰等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花生红衣(即花生皮)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,因此,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,而煮粥、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。此外,醋泡花生仁、用生花生壳煮水喝,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。
(3) 运动,养肺
秋季是运动的最佳时候,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,如太极拳、慢跑、登山、呼吸操、快走等。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肺活量,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,增强体质。也可以适度进行深呼吸,如腹式呼吸,已达到清肺的效果。
(4)大笑,宣肺
中医有“常笑宣肺”的说法,所以秋季可以经常笑一笑,甚至大笑,使肺扩张。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,清理呼吸道,使呼吸通畅,还可以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,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,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。
【每日一膳】薄荷茶:舒缓情绪、提神解郁、消除口臭;缓和胃痛;缓解感冒头痛、驱风邪、增强抵抗力,促进新陈代谢;
4 调节心情谨防秋燥
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,常损耗过多,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。而进入秋季之后,天气渐凉,气候干燥,因此极易出现秋燥。
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。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,就要伤害肺气。秋季伤害了肺气,到了冬季,就要发生病变,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“收气”不足,到冬季奉养“藏气”力量不够的缘故。
5 食品、衣物需防霉变
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,天气闷热,食品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。一般来说,如果气温达到35℃以上,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,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。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,如腹泻、呕吐、肠炎和痢疾等。
6 需防“空调病”
立秋后,办公室的空调照旧,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,也容易患上空调病,尤其在立秋之后,天气早晚较凉,稍不注意,就会出现腹痛、吐泻、伤风感冒、腰肩疼痛等症状。立秋以后,早晚天气偏凉,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,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。
▲
END
公众号合作,交流,咨询
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微信同号
更多陆氏药膳古方
敬请关注
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
随缘随心